迟比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回顾

文章内容

台湾篮球名人_历届台湾篮球队员

tamoadmin 2024-09-30
1.台湾大云豹篮球队的成员2.台湾进入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第一人3.台湾台啤队的人有哪些?(附带照片更好)4.历届篮球亚锦赛冠军台湾大云豹篮球队的成员现役球员后卫1

1.台湾大云豹篮球队的成员

2.台湾进入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第一人

3.台湾台啤队的人有哪些?(附带照片更好)

4.历届篮球亚锦赛冠军

台湾大云豹篮球队的成员

台湾篮球名人_历届台湾篮球队员

现役球员

后卫

17 陈晖

04 吴永仁

09 许泽鑫

06 吴敏贤

小前锋

66 李伟民

10 邓安诚

19 柳升耀

大前锋

07 陈耀庭

25 徐伟胜

23 颜振弘

41 洪启超

66 李伟民

中锋

11 赖国弘

33 林信华

23 颜振弘

14 许凯杰

教练管理团队

领队

领队:蔡明兴

教练团

总教练:贾凡

技术教练:古吉雄

教练:黄春雄

管理团队

经理:张德龙

防护员:宣正

著名队职员

钟枝萌总教练(某年-1995年,以及1997-2005年)

曾增球选手,小前锋(某年-1995年)

强选手(某年-1995年),控球后卫;教练及总教练(1995-1997年)

王立彬选手(某年-某年),中锋

周海容选手(某年-1998年),得分后卫

泰勒选手(1994-1998年),小前锋

翁金骅选手 (1996年 - 某年),控球后卫

颜行书选手(1995-2004年),控球后卫;2008年转入台湾啤酒篮球队。

台湾进入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第一人

从1999年首位宝岛球员郑志龙加盟CBA联赛至今,一共有25名台湾球员在CBA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1999-2000赛季,郑志龙登陆CBA联赛,加盟上海男篮,成为CBA联赛中的首位宝岛球员。在上海队效力期间,郑志龙担任主力得分后卫,并同姚明、刘炜一起帮助球队打进总决赛。不过,郑志龙并没有长期留在CBA,于2002年离开。

台湾台啤队的人有哪些?(附带照片更好)

哈孝远

背号:77

位置:中锋

身高:200公分

体重:120公斤

生日:1981/5/15

经历:再兴中学。九太科技篮球队。台湾啤酒篮球队

个人简介

哈孝远为前女篮国手"亚东五虎"之一徐台荣之子,是再兴中学出产的名校球员,徐台荣直到哈孝远升上高中之后,才让他正式接触篮球 ,因为他从小就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儿子,运动员的路走来实在太辛苦 ,并不希望儿子也走上篮球这条不归路。

不过哈孝远不但为再兴赢得高中联赛冠军,甄试上了国立艺术学院参加大专联赛,更在前国家队总教练古吉雄的培育下,进入中联信托担任先发中锋之责,一切表现似乎都在向老妈证明,自己选择的道路绝对会全力以赴。

哈孝远的天性聪颖,曾经获得NBA球星大卫罗宾森来台时的一对一指导,并被罗宾森称赞为天赋绝佳,98年入选亚青杯国手,被国内篮坛视为未来值得培育的中锋人选。

历届篮球亚锦赛冠军

第一届1960年1月16日——28日 菲律宾马尼拉

名次(1——7名由前往后):

1菲律宾(PHI),2中国台北(TPE),3日本(JPN),4韩国(KOR),5香港(HKG—CHN),6印度尼西亚(INA),7马来西亚(MAS)

第二届1963年11月20日——12月3日 中国台湾省台北市

1菲律宾(PHI),2中国台北(TPE),3韩国(KOR),4泰国(THA),5马来西亚(MAS),6香港(HKG—CHN),7新加坡(SIN),8越南(VIE)

第三届1965年11月28日——12月11日

马来西亚古隆坡

1日本(JPN),2菲律宾(PHl),3韩国(KOR),4泰国(THA),5中国台北(TPE),6马来西亚(MAS),7印度(IND),8香港(HKG—CHN),9新加坡(SIN),10越南(VIE)

第四届1967任9月21日——10月1日 韩国汉城

1菲律宾(PNI),2韩国(KOR),3日本(JPN),4印度尼西亚(INA),5中国台北(TPE),6印度(IND),7泰国(THA),8马来西亚(MAS),9香港(HKG—CHN),10新加坡(SIN)

第五届1969年11月18日——29日 泰国曼谷

1韩国(KOR),2日本(JPN),3菲律宾(PHI),4中国台北(TPE),5印度(IND),6泰国(THA),7马来西亚(MAS),8巴基斯坦(PAK),9香港(HKG—CHN)

第六届1971年10月30日——11月10日 日本东京

1日本(JPN),2菲律宾(PHI),3韩国(KOR),4中国台北(TPE),5马来西亚(MAS),6印度(IND),7泰国(THA),8新加坡(SIN),9香港(HKG—CHN)

第七届1973年12月1日——12月14日 菲律宾马尼拉

1菲律宾(PHI),2韩国(KOR),3中国台北(TPE),4日本(JPN),5伊朗(IRI),6印度(IND),7泰国(THA),8印度尼西亚(INA),9马来西亚(MAS),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巴基斯坦(PAK)

第八届1975年11月15日——26日 泰国曼谷

1中国(CHN),2日本(JPN),3韩国(KOR),4印度(IND),5菲律宾(PHl),6泰国(THA),6印度尼西亚(INA),7新加坡(SIN),8马来西亚(MAS),9香港(HKG—CHN),10印度尼西亚(INA),11巴基斯坦(PAK),12科威特(KUW),13斯里兰卡(SRl)

第九届1977年11月28日——12月10日 马来西亚吉隆坡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马来西亚(MAS),5菲律宾(PHI),6

伊拉克(IRQ),7印度(IND),8泰国(THA),9巴基斯坦(PAK),10香港(HKG—CHN),11新加坡(SIN),12巴林(BRN),13印度尼西亚(INA),14斯里兰卡(SRI)

第十届1979年11月30日——12月12日 日本名古屋

1中国(CHN),2日本(JPN),3韩国(KOR),4菲律宾(PHl),5印度(IND),6巴基斯坦(PAK),7马来西亚(MAS),8伊拉克(IRQ),9泰国(THA),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巴林(BRN),13孟加拉国(BAN)

第十一届1981年11月10日——20日 印度卡拉奇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菲律宾(PHI),5印度(IND),6马来西亚(MAS),7泰国(THA),8伊朗(IRI),9巴基斯坦(PAK),10香港(HKG—CHN),11新加坡(SIN),12斯里兰卡(SRI)

第十二届1983年11月20日——29日 香港

1中国(CHN),2日本(JPN),3韩国(KOR),4科威特(KUW),5伊朗(IRI),6印度(IND),7香港(HKG-CHN),8约旦(JOR),9菲律宾(PHI),10泰国(THA),11马来西亚(MAS),12印度尼西亚(INA),13巴基斯坦(PAK),14新加坡(SIN),15澳门(MAC)

第十三届1986年12月28日——1月5日 马来西亚吉隆坡

1菲律宾(PHI),2韩国(KOR),3中国(CHN),4马来西亚(MAS),5日本(JPN),6中国台北(TPE),7泰国(THA),8伊朗(IRI),9约旦(JOR),10印度(IND),11印度尼西亚(INA),12新加坡(SIN),13香港(HKG—CHN),14巴基斯坦(PAK),15斯里兰卡(SRI)

第十四届1987年11月14日——27日 泰国曼谷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菲律宾(PHI),5中国台北(TPE),6印度(IND),7马来西亚(MAS),8泰国(THA),9伊拉克(IRQ),10约旦(JOR),11新加坡(SIN),12印度尼西亚(INA),13巴林(BRN)

第十五届1989年9月15日——24日 中国北京

1中国(CHN),2韩国(KOR),3中国台北(TPE),4日本(JPN),5伊朗(IRI),6印度(IND),7沙特阿拉伯(KSA),8菲律宾(PHI),9马来西亚(MAS),10巴基斯坦(PAK),11新加坡(SIN),12泰国(THA),13香港(HKG—CHN),14印度尼西亚(INA),15孟加拉国(BAN)

第十六届1991年8月22日—9月1日 日本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中国台北(TPE),5朝鲜(PRK),6伊朗(IRI),7菲律宾(PHl),8约旦(JOR),9沙特阿拉伯(KSA),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科威特(Kuw),13印度(IND)

第十七届1993年11月12日——21日 印度尼西亚

1中国(CHN),2朝鲜(PRK),3韩国(KOR),4伊朗(IRI),5中国台北(TPE),6沙特阿拉伯(KSA),7日本(JPN),8阿联酋(UAE),9科威特(KUW),10约旦(JOR),11菲律宾(PHI),12印度尼西亚(INA),13香港(HKG—CHN),14马来西亚(MAS),15泰国(THA),16新加坡(SIN),17巴基斯坦(PAK),18巴林(BRN)

第十八届1995年6月17日——26日 韩国汉城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中国台北(TPE),5哈萨克斯坦(KAZ),6沙特阿拉伯(KSA),7乌兹别克斯坦(UBZ),8古尔吉斯坦(KGZ),9阿联酋(UAE),10伊朗(IRI),11科威特(KUW),12菲律宾(PHI),13印度(IND),14马来西亚(MAS),15香港(HKG—CHN),16泰国(THA),17约且(JOR),18印度尼西亚(INA),19巴林(BRN)

第十九届1997年9月11日——19日 沙特阿拉伯

1韩国(KOR),2日本(JPN),3中国(CHN),4沙特阿拉伯(KSA),5阿联酋(UAE),6中国台北(TPE),7约旦(JOR),8伊朗(IRI),9菲律宾(PHI),10巴林(BRN),11印度(IND),12印度尼西亚(INA),13哈萨克斯坦(KAZ),14香港(HKG-CHN),15孟加拉国(BAN)’

第二十届1999年8月28日——9月5日 日本福冈

1中国(CHN),2韩国(KOR),3沙特阿拉伯(KSA),4中华台北(TPE),5日本(JPN),6科威特(KUW),7黎巴嫩(LIB),8叙利亚(SYR),9乌兹别克斯坦(UBZ),10阿联酋(UAE),11菲律宾(PHI),12巴林(BRN),13香港(HKG—CHN),14泰国(THA),15马来西亚(MAS)

第二十一届2001年7月20日——28日 中国上海

1中国(CHN),2黎巴嫩(LIB),3韩国(KOR),4叙利亚(SYR),5—传塔尔(QAT),6日本(JPN),7中国台北(TPE),8印度(IND),9乌兹别克斯坦(UBZ),10阿联奠(UAE),11香港(HKG—CHN),12科威特(KUW),13泰国(THA),14新加坡(SIN)

第二十二届2003年9月23日——10月2日中国哈尔滨

1 中国 2 韩国 3 卡塔尔 4 黎巴嫩 5 伊朗 6 日本 7 哈萨克 8 印度 9 叙利亚 10约旦

11中国台北 12科威特 13中国香港 14乌兹别克 15菲律宾 16马来西亚

第二十三届2005年9月8日——9月17日卡塔尔多哈

1 中国 2 黎巴嫩 3 卡塔尔 4 韩国 5 日本 6 伊朗 7 沙特 8 约旦 9 中国台北 10哈萨克

11乌兹别克斯坦 12印度 13科威特 14印度 15中国香港 16马来西亚

第二十四届 日本德岛 2007年7月28日——8月2日

1 伊朗 2 黎巴嫩 3 韩国 4 哈萨克斯坦 5 约旦 6 中国台北 7 卡塔尔 8 日本 9 菲律宾 10 中国 11 叙利亚 12 印度尼西亚 13 中国香港 14 科威特 15 印度 16 阿联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