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几次申办奥运会了_北京几次申办奥运会
何振梁是中国杰出的体育外交家,参与了新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多次重大事件。他是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亲历了我国从申奥失败再到成功。有人称他为“中国申奥之父”,但他自己更喜欢的称谓是“中国年龄最长的奥运志愿者”。
“阴差阳错”体育路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体育事业的何振梁,最初对于组织安排他到国家体委工作,“很不情愿”。多年之后,何振梁用“阴差阳错”来形容自己走上体育之路的原因。
1929年12月,何振梁出生于江苏无锡。抗战期间,他随家人到了上海,就读于在法租界比较有名的中法学校。1950年,21岁的何振梁从上海震旦大学电机系毕业。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由于大量外事活动需要翻译,共青团中央到上海选调外语干部,何振梁被相中。就这样,他从上海到了北京。
1952年7月的一天,何振梁临时接到出国通知,要他作为翻译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在此之前,他还不知“奥林匹克”为何物。当时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三年,由于国际奥委会内部反华势力阻挠,一部分委员拒绝邀请中国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经过艰难斗争,直到奥运会开幕式当天下午,中国才收到参加奥运会的邀请。根据周恩来总理“在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的指示,一个由团中央书记荣高棠担任团长的40人体育代表团,连夜赶往芬兰。由于时间仓促,大部分运动员都未赶上比赛,只有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参加了100米仰泳预赛,可惜遭到淘汰。
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也是何振梁个人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运动场上参加新中国国旗的升旗仪式;第一次看美、苏两个阵营的篮球决赛;第一次在工作中交替使用他当时精通的法语、不熟练的俄语和英语给人做翻译。当时的何振梁未曾料想,此次芬兰之行竟成为后来他一生结缘体育事业的开始。
1955年,何振梁被当时主持体育工作的贺龙副总理亲自“点将”从二机部调入国家体委。这个消息让何振梁十分沮丧:“当时我有一个很狭隘的观念:只有在工农生产的第一线才是为国家实实在在作贡献。尽管我不在生产第一线,但至少也是在工业部门。让我到一个只有蹦啊跳啊的部门,我的确不太愿意。那时我刚入党不久,讲服从组织命令,我不得不勉强地来到国家体委。”就这样,何振梁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
鞠躬尽瘁为申奥
2001年7月13日晚,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新闻中心的大屏幕上久久定格在一个动人的场面上:何振梁眼含热泪,与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逐个握手、拥抱,当来自中华台北的委员吴经国含着泪水走过来与何振梁拥抱,并说“中国人最高兴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时,何振梁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年逾七旬的何振梁想的是:“北京拿到了奥运会举办权,我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
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何振梁身心付出巨大,为申奥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何振梁自从1981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以后,一直在为北京申办奥运这个目标积聚力量,积累经验。他经历了多次表决确定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地点的全过程,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各个申办城市的文字资料,了解和观察各个申办城市拉票的做法,以及投票过程中各种势力、派别错综复杂的关系。
何振梁心里清楚,申奥成功的关键是争取委员的支持,“这是个日积月累的工程,不是临到申办时才想到、才动手就能成功的事。”为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何振梁曾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飞遍五大洲,遍访拥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们,飞行总里程超过60万公里,可以绕行地球十多圈。有一次,机场的工作人员都诧异地问:“你不是昨天才回国的吗,怎么今天又出国了?”
然而,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两票之差使北京第一次与奥运会失之交臂。许多人至今仍记得那个令人酸楚的场面: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是悉尼而不是北京时,何振梁虽然心痛无比,但他没有流泪,第一个走上前与澳大利亚委员高斯帕握手祝贺。“面对的是全世界的镜头,我对自己说,你可不能表现出任何失落的样子,败要败得光明磊落,不要丧失我们的志气”。
时隔5年,北京再次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承办2008年奥运会。消息传出,已经从国家体委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何振梁主动请缨,以70岁的高龄成为北京奥申委的顾问。
中国一共举办了两次奥运会,分别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之一。这次奥运会设有包括游泳、田径、篮球、足球、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多个项目,共有来自全球的运动员和观众超过40万人次参与。
这次奥运会中国获得了51枚金牌,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一,这是中国体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冬季奥运会,也是亚洲第二次举办的冬季奥运会。这次冬奥会设有包括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等在内的多个冰雪项目,共有来自全球的运动员和观众超过3亿人次观看。这次冬奥会中国获得了9枚金牌,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三。
国际形象的提升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及社会效益的促进
1、国际形象的提升
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展示了其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也提高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机遇。
2、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了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两次奥运会为中国体育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竞争力。同时,奥运会也为国内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遇,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社会效益的促进
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次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同时,奥运会也为社会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 上一篇:c罗都哪年欧冠冠军_c罗几届欧冠
- 下一篇:贝红星篮球资料_贝红星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