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比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中心

文章内容

中小学生国际象棋联赛_中小学生国际象棋联赛官网

tamoadmin 2024-06-07
1.儿童国际象棋考级顺序2.2010广州市国际象棋校际赛名次,在广州棋院举办的。3.我的孩子为什么要参加国际象棋等级赛 国际象棋比赛具体规则

1.儿童国际象棋考级顺序

2.2010广州市国际象棋校际赛名次,在广州棋院举办的。

3.我的孩子为什么要参加国际象棋等级赛

中小学生国际象棋联赛_中小学生国际象棋联赛官网

国际象棋比赛具体规则

 国际象棋称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棋类游戏。我整理的比赛具体规则,供参考!

  1 国际象棋棋盘

 国际象棋对局由双方在一块称为“棋盘”的正方形板上走动棋子来进行

 1.1 棋盘由64个大小相同,深("黑格")浅("白格")相间的方格组成。

 1.2 棋盘置于对局者之间,双方的右下角须是白格。

 1.3 8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

 1.4 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

 1.5 同色格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地称为"斜线"。

  2 国际象棋棋子

 2.1 对局开始时,对局一方有16个浅色棋子("白棋"),另一方有16个深色棋子("黑棋")

 2.2 这些棋子如下:

 一个白王 一个白后 两个白车 两个白象 两个白马 八个白兵 一个黑王 一个黑后 两个黑车 两个黑象 两个黑马 八个黑兵

  3 国际象棋规则 - 国际象棋行棋权

 3.1 对局首先应由执白棋一方走出,双方轮流走棋,每次各走一着,直至对局完成

 3.2 一方着法完毕,称这为另一方"行棋"

  4 国际象棋规则 - 一着棋的基本定义

 4.1 除易位[见第5.1条(2)]以外,棋手将一个棋子从一格移到另一格,无论该格是空格或被对方棋了占据,均为一着。

 4.2 除参加易位的车[见第5.1条(2)],以及马(见第5.5条)以外,任何棋子都不能越过被其他棋子占据的格子。

 4.3 一个棋子走到被对方棋子占据的格子并吃掉那个棋子,仍算一着,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关于"吃过路兵"见第5.6条(3)]

  5 国际象棋规则 - 国际象棋棋子的走法

 5.1王

 (1) 除易位时外,王可走到未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

 (2) 易位是由王已方任何一个车一起进行仍被视作王的一着的走法,其进行方式如下:王从原始位置向任何一围的方向横移两格,然后那人横越过王而置于王刚经过的格子。

 (3) 如果一方先触摸车一起然后再触摸王,那么他不能用那个车进行易位,这种情况须按第7.2和7.3条处理

 (4) 如果一方在准备易位时触摸了王,或者同时触摸了王和车,然后发现易位不合规则,他可以选择走王或者向另一翼易位,前提是向那一翼易位是合乎规则的,如果王没有合乎规则的走法,该方有权造反走任何规则的着法。

 (5) 不符合规则的易位:

 (一) 王已经移动过,或者

 (二) 用来易位的车已经移动过。

 (6) 下列情况暂不能易位:

 (一)王的原始格子或者将要越过的格子或者将要占据的格子正受到对方棋子的攻击,或者

 (二)王和用来易位的车之间尚有别的棋子

 5.2 后

 后可走到它所在的直线,横线或斜线上的任何格子(除受第4.2条限制外)。

 5.3 车

 车可走到它所在的直线和横线上任何格子(除受第4.2条限制外)。

 5.4 象

 象可走到它所在斜线上的任何格子(除受第4.2限制外)

 5.5 马

 马的走法由两个不同 步骤组成,先沿横线或直线走一格,然后沿斜线离原格方向一格,在走第一格时即使该格已有棋子占据也仍可行走

 5.6 兵

 (1)兵只能朝前走

 (2)除吃子以外,兵可从原始位置起沿所在直线和向前走一格或两格(所占据格子必须是空格)。以后每次只能沿直线向前走一格。吃子时,只能吃它斜前方一格的棋子。

 (3)当兵处于攻击对方兵从原始格子一次走两格所经过的格子时,可以把后者走两格当作走一格而吃掉它,这种吃法只能在对方以该方式走兵后立即进行,称为"吃过路兵"。

 (4)兵一旦到达底线,必须立即变换为与它相同颜色的后、车、马、或象,这种变换仍被视作同一着,变换何种棋子由棋手选择,不必考虑棋盘上是否还有同类的其他棋子,这种由兵变换为别的棋子的走法称为"升变",升变的棋子立即生效。

 (5)在比赛中,因升变所需补充的新棋子如不能立即获得,棋手可按停棋向裁判求助,该棋手务必严格按照5.6条(4)规定的方式完成该着 。

  6 国际象棋规则 - 一着棋的完成

 6.1 一个棋子被移到一个空格,行棋方的手已离开该棋子。

 6.2 吃子时,被吃的棋子已从棋盘上拿走,行棋方已将自己的`棋子放以新的格子,并且已经离手。

 6.3 易位时,地棋方已把车放在王经过的格子上,并且已经离手,王离手时尽管这着棋尚未完成,但该方除在那一翼易位以外已无权中走它着,如果此易位是合乎规则的。

 6.4 兵升变时,后蓁肋上拿走,新棋子已放到升变格并且已经离手。如果到达升变格的兵已经离手,尽管这着棋尚未完成,但该方已无权把该兵走到其它格子。

 6.5 在确定

 否走满规定时限内的规定着数时,棋手是后棋必须在他按了钟后才能社作完成。除第10.1、10.2、10.3、10.4和10.6条款规定的情形外,本款适用于其他所有情况。

  7 国际象棋规则 - 摸子

 7.1 行棋方如果预先说明自己的意图(例如,声称"我摆正棋子"),则可以在棋子所在格子摆正一个或者更多的棋子

 7.2 除上述上,如果行棋方有意识地触摸了"

 (1) 同一方的一个或更多的棋子,他瞳动或吃掉所触措的第一个可以走动或可以被吃的棋子;或者;

 (2) 一个已方的棋子和一个对方的棋子,他用前者吃掉后者;如果这种吃法不合规则,如果无法确定先触摸哪一个棋子,则以已方棋子作为已被触摸的棋子。

 7.3 如果所触摸的已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着法(或者对所触摸的对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吃法),行棋方有权走任何合乎规则的着法。

 7.4 如果一方想提出对方违反了第7.2条,他必须在自己触措棋子之前提出。

  8 国际象棋规则 - 国际象棋不合规则的局面

 8.1 如果在对局过程中发现有不合规则的着法,应将局面恢复到该着法未走出之前的形势。然后,倘若不能按此要求恢复原来局面,则对局应作废重下。

 本款适用于对局的任何阶段,也适用于待裁决的对局。

 8.2如果在对局过程中,一个或者更多的棋子因偶然因素被移动过,而且重新放置时没有摆对,应将书面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形势,然后继续对局,倘若不能按此要求恢复原来局面,对局应作废重下。

 8.3 如果一主在行棋的过程中,无意碰倒了一个或者更多的棋子,他和自己的赛时将局面复原。

 8.4 如果在封棋开始后,发现局面摆得不对,必须重新摆成封棋时的局面再继续对弈

 8.5 如果在对局过程中发现棋子的原始位置摆错了,对局应作废重下。

 8.6 对局开始后发现双方棋子的颠倒,如果此时赛时已过第一时限所规定

 的四化之至局应继续进行,倘若未逾四分之一,在不对比赛时间表构成严重干扰的前提下,裁判员可以重新安排棋子颜色正确的对局。

 8.7在对局过程中如果发现棋盘的放置有违第1.2条规定,应将弈成的局面移到正确放置有违第1.2条规定,应将弈成的局面移到正确放置的棋盘上再继续对局,

  9 国际象棋规则 - 将军

 9.1 当王所占的格子受到对方一人或两个棋子的攻击时,王就被照将,攻击王的棋子被称作对王"将军"。行棋方的着法不能使已方的王处于任何对方棋子攻击的格子。

 9.2 被将军的一方,必须立即走一着棋应将,如果无法应将,王即被称为'将死"

 9.3 将军不必声明

  10 国际象棋规则 - 对局结束

 10.1 将死对方王的一方为胜方。至此,对局即告结束。

 10.2 一方认输,对方即为胜方,对此,对局结束,

 10.3行棋方的王虽未受到将军,但却无有任何合乎规则的着法,对局结果作和,处于这种情况的该方被称为"无子可劝"。至此,对局即告结束。

 10.4 下残局形势之一,对局结果作和。

 (1) 单王对单王

 (2) 单王对王单象或王单马

 (3) 王单象对王单象,且双方的象是同以格象

 10.5 只剩单王的一方不能作胜方。如果剩单王一方的对方超时,或封棋着法不合规则,则以 应判作和棋。

 10.6 双方一致同意和棋,对局结果作和,至此,对局即告结束,

 10.7 一方可根据第10。6和的规定提议和棋,但这只能在他刚走出一着棋时提,只有在和棋建议提出后,该方才能按动对方的钟,对方对此建议

 可以接受,也可以口头或完成一棋的形式表示拒绝,在对方按受或拒绝和棋建议之前,一方所提出的这个建议始终有效。

 10.8 一方在对方棋钟走动正在思考着法时提出和棋,对方可以接受提和也可以拒绝,对以这种方式提和的棋手,裁判可以给予处罚

 10.9 一方在已方棋钟走动时或在已方封棋完毕后提和,对方在未看见提和着法前,可以暂不作同决定,

 10.10 如果相同局面第3次重复,行棋方棋手一旦提出,对局结果作和,这可以有以下两种情况:

 (1) 相同局面即将第3次出现,行棋方先在记录纸上写下着法,然后向裁判声明他准备走出该着法;或者

 (2) 相同局面刚于第3次出现,每次都轮到同一方行棋。

 相同局面是指同种同色的棋子都占据同样的格子,而且所且棋子可能的着法(包括易位或吃过路兵的权利)都相同的局面。

 10. ?11 如果一方没有援引第10。10条所述理由之一提出和棋要求,就走了一着棋

 ,他便失去了提和的权利;但是,如果轮到该方行棋时相同局面再次出现,他就又拥 有了提和权利。

 10.12 行棋方提出和棋要求并证实至少在最近连续50回合中,双方没有吃过任何一子,也没有走动任何一兵,对局结果作和。

 对于某些局面,回合数可以增加到50以上,但对所增加的回合数和有关局面,组织者必须在赛前明确宣布。

 10.13如果一方根据第10.10或第10.12条款提出和棋,裁判必须首先关闭双方赛钟,然后对提和要求是还合乎规定进行审验。若此时裁判不在现场,提和方可以将双方赛钟按停,待裁判裁决。

 (1) 经审验,提和理由成立,对局判和。

 (2) 经审验,提和理由不成立,裁判应在提和方已用赛时上加上5分钟。如果这样做意味提和方已超过时限,判提和方负。若情形并非如此,对局应继续进行。而根据第10.10条声明自己的着法的提和方必须在棋盘上走该着棋。

 (3) 一方根据上述有关条款,一旦提出和要求,不允许撤回。

 10.14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规定着数的一方判负。但如果双方只剩下单王,对局结果作和(见第6.5条和第10.5条)

 10.15对局开始或封局续赛开始后,棋手迟到赛桌1小时以上者判负。迟到时间从比赛续赛开始起算,但是,在封局续赛中,如果封棋方迟到,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裁判判法不同:

 (1) 封棋着法已把对方王将死,应判缺席封局方胜。

 (2) 封棋着法使对方无子可动或因此导致出现第10.4条所列出的局面之一,对局结果判和。

 (3) 出席方超过时限,按第10.14条规定判该棋手负。

 10.16 封局续赛开始时,如封棋方的封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判封棋方负:

 (1) 模棱两可的着法:

 (2) 实际意义不能成立的虚假之着:

 (3) 不合规则的着法。

 10.17 在对局中拒绝遵守本规则的一方判负。如果对局双方均拒绝遵守本规则或者双方均迟到棋盘旁达1小时以上则对局双方均判负。

  11 国际象棋规则 - 国际象棋对局记录

 11.1 在对局进行过程中,双方都要用代数制记录法在规定的比赛记录纸上逐着记录(包括已方与对方着法),字迹应尽可能清晰可辨。至于棋手走出着法后记录还是记录后走出着法,由棋手自行决定。

 11.2 如果一方的棋钟所剩时间离时限已不足5分钟可不必要求他履行11.1条规定。但一俟枯钟上特别的超时标志表明是时限已以,他必须立即在记录纸上补全漏记的着法。

 11.3 如果双方均不能履行记录,裁判或代理裁判必须尽可能一场并作好有关记录,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一方小旗落下,裁判不必干预,在此之前,裁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棋手指出已经走了多少着。

 11.4 如果第11.2条并不适用 ,而一方拒绝按照第11.1条的规定作对局记录,裁判应援用第10.17条。

 11.5 如果一方同意按照裁判要求补全记录,但又提出必须参看对方记录,否则无法补全已方记录,他必须向裁判员提出借用对方记录要求,如果能在时限以前不影响对方比赛且补全记录,裁判应予考虑,裁判一旦作了借用记录决定,对方不得拒绝,因为比赛记录属比赛组织者所有,而重现对局所需时间将作为补全记录者的用是地,在其它任何情况下,记录只能在时限过后补全。

 11.6 如果在时限之后,只有一方必须补全记录,则须在走下一步棋之前补全,而此时若轮到对方行棋时,补记录者仍应开动已 的棋钟。

 11.7 如果在时限之后,双方都需要补全记录,这时双方的棋钟都应该停住,直一两份记录补全为止,如果必须借用裁判记录或在裁判员监督下借助于棋盘,裁判员应预先记下实际的对局局面。

 11.8 如果在运用和11.6条时,裁判员发现仅借助记录纸不能使对局重现,他应该援用11.7条。

 11.9 如果不可能履行第11.7条的规定来补全记录,对局应该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应把对局的下一着作为下时限的第一着。

  12 国际象棋成绩计算

 对于胜局,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对于和棋,双方各得1/2分。

;

儿童国际象棋考级顺序

6月8日 2009年莱昂国际象棋快棋赛——西班牙莱昂(已结束)

6月8日 国际象棋快棋对抗赛 ——匈牙利东部城市米什科尔茨(已结束)

6月13日, 第十届卡尔波夫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邀请赛 ——俄罗斯西伯利亚波伊科夫斯基市(结束)

6月13日, 第三届路易-洛佩兹国际象棋节——西班牙古城扎夫拉。(进行中)

8月24日—30日 2009年全国国际象棋新人王竞赛——青岛。(报名中)

8月21—8月23日 常青藤国际象棋公开赛在西安东方大酒店。(报名中)

2010广州市国际象棋校际赛名次,在广州棋院举办的。

一、根据棋手在比赛中所取得成绩(得分率),参照晋升等级的对照表,可申请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

棋士等级称号晋升对照表如下:

表中得分率计算:得分率=得分÷轮次×100%

二、按年龄分组的比赛,根据赛事类型和级别,可申请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相应棋士等级称号:

1、全国国际象棋少年冠军赛。8岁组最高申请称号为棋协一级棋士,1 0岁组最高申请称号为棋协候补大师,1 2岁及以上组最高申请称号为棋协大师。

2、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举办的其它少年赛事,根据比赛类型和水平决定授予称号的标准。

3、按年龄分组的省级国际象棋比赛,最高组别批准等级为棋协一级棋士;市、县级比赛根据第四条第三款和第四款类推。

4、省、市、县级国际象棋幼儿(学龄前)比赛,最高申请称号为棋协七级棋士。

三、三个省及以上的比赛,混打前十名最高可授予棋协大师和候补棋协大师称号;如分年龄组,则十六岁以上组(含)前六名且得分率达到标准的最高可授予棋协大师称号;十二岁以上组(含)前六名且得分率达到标准的最高可获得候补棋协大师称号(每次比赛不少于200人参赛,每省不得少于40人参赛)。

扩展资料:

国际象棋手如果在国际棋联规定的各种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可获得国际棋联所定的等级称号。在面对面比赛中的国际等级称号有:特级大师、国际大师、棋联大师、女子特级大师、女子国际大师等5种。特级大师是最高级称号,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参加世界冠军挑战者对抗赛的任何棋手;

②国际大师或棋联大师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特级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为2450者。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获得国际大师称号:

①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国际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2350者;

②下列比赛的第一名:世界女子冠军赛、大区赛、世界青年冠军赛、欧洲青年冠军赛、美洲青年冠军赛、非洲青年冠军赛。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获得棋联大师的称号:

①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棋联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2250者;

②中学生(17岁以下)世界冠军赛的第一名;

③在世界冠军赛的一个循环中比赛局数不少于13局,取得1次棋联大师的成绩。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获得女子特级大师称号:

①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女子特级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2250者;

②在女子世界冠军赛的一个循环中比赛局数不少于13局,同时取得1次女子特级大师的成绩。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获得女子国际大师的称号:

①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女子国际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是2100者;

②在世界冠军赛的1个循环中比赛局数不少于13局,同时取得1次女子国际大师的成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

百度百科-国际象棋 (国际通行棋种)

我的孩子为什么要参加国际象棋等级赛

具体排名:

男子甲组:

1 卢昱东 东川路小学 6.5 27.0 29.5 郑子亮 6.5 27.0 29.5 3 罗浩轩 白云区松溪小学 6 22.0 26.5 4 赵予宽 天河区骏景小学 5 22.0 28.0 5 罗海华 白云区松溪小学 5 21.0 29.0 秦仲恩 海珠中路小学 5 21.0 29.0 7 柏王浩睿 天河区骏景小学 5 20.0 28.5 8 叶绿洲 海珠区实验小学 5 15.0 19.5 9 吴瀚羽 海珠中路小学 4.5 22.5 29.5 10 詹耀钊 4.5 20.0 30.5 11 刘家毓 方圆小学 4.5 18.5 28.5 12 李泽原 华师附小番禺小学 4.5 17.5 21.0 13 谢泓毅 海联路小学 4 18.0 29.0 14 徐启峻 4 18.0 28.5 15 梁仲希 4 17.0 29.5 16 董 辰 华师附小番禺小学 4 16.0 24.0 17 梁 浩 东川路小学 4 15.5 27.0 18 廖浩铭 东川路小学 4 15.0 28.0 19 李皓天 4 15.0 23.0 20 梁镇峰 海珠区实验小学 4 14.0 22.0 21 陈迅鹏 海联路小学 4 10.0 23.0 22 周 琅 方圆小学 3.5 19.5 30.5 23 黄华琛 东川路小学 3.5 14.0 22.5 24 钟子新 东圃小学 3.5 13.5 23.0 25 文志峰 白云区松溪小学 3.5 12.0 18.0 26 刘家铭 海珠中路小学 3 15.0 26.5 27 刘家玮 海珠中路小学 3 14.0 25.0 28 林韦希 白云区松溪小学 3 14.0 23.5 29 杨迪燊 3 13.0 25.5 30 梁葆荫 3 12.0 28.0 31 林靖人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12.0 24.0 32 邓壹凡 天河区骏景小学 3 10.0 25.5 33 张宇珩 红火炬小学 3 10.0 19.5 34 罗远哲 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 2.5 11.0 24.0 35 欧明昊 西关实验小学 2.5 11.0 21.0 36 刘许东 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 2.5 10.5 23.0 37 梁炜恩 西关实验小学 2.5 9.0 21.5 38 陈彦衡 海联路小学 2.5 8.5 24.5 39 陈逸俊 西关实验小学 2.5 8.5 21.0 40 周泽名 广外附设外语小学 2 11.0 19.5 41 徐 畅 广外附设外语小学 2 7.5 25.0 42 黄泽健 西关实验小学 2 4.0 23.5 43 李俊杰 西关实验小学 2 3.0 18.0 44 黄学成 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 1 5.0 18.5 45 朱淳凡 天河区华康小学 1 4.0 17.5 46 黄嘉盛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15.5

女子甲组: 1 佘逸斐 海珠中路小学 7 28.0 27.0 2 黄可思 西关实验小学 5.5 24.0 30.0 3 高凯欣 东川路小学 5 22.0 28.5 4 周羽书 东川路小学 5 21.0 29.0 5 朱恩童 东川路小学 5 21.0 25.0 6 杨婉靖 白云区松溪小学 4 18.0 25.5 7 葛 晨 方圆小学 4 18.0 23.5 8 仇健仪 4 16.0 27.0 9 卢嘉雯 白云区松溪小学 4 15.0 24.5 10 满庭悦 4 12.0 21.0 11 陈如意 林凤娥小学 3.5 15.0 28.5 12 严 瑾 华师附小番禺小学 3 15.0 25.5 13 朱子程 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 3 11.0 22.5 14 徐梓卉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10.0 19.0 15 冯晓彤 海联路小学 2 12.0 22.0 16 梁可欣 天河区骏景小学 2 8.0 22.5 17 周慧然 海珠区实验小学 2 7.0 22.5 18 许 玥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11.5 19 何灵祖 方圆小学 0 0.0 10.5 20 王依欣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10.0 21 周歆葳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4.5

男子乙组: 1 谢 天 东川路小学 6.5 25.5 30.0 2 宋梓源 6 27.0 32.5 3 赵纪晋 6 22.0 30.0 4 罗泽罡 海联路小学 5.5 22.5 29.5 5 宋 鑫 海珠中路小学 5 23.0 29.5 6 陈子川 天河区骏景小学 5 20.5 28.0 7 邬浩霖 海联路小学 5 19.0 26.5 8 吴泓泽 5 18.0 28.0 9 郭文威 5 18.0 25.5 10 卢语昊 4.5 22.0 28.0 11 杨梓泓 4.5 21.0 30.5 12 何昉一 4.5 21.0 30.0 13 谢 侨 西关实验小学 4.5 19.5 28.5 14 陈炫梆 方圆小学 4.5 18.0 26.0 15 阳淞云 天河区骏景小学 4.5 17.5 30.0 16 余卓峰 西关实验小学 4.5 17.5 26.5 17 邓伟杰 白云区松溪小学 4.5 16.0 24.0 18 史晨旭 天河区骏景小学 4.5 15.5 23.5 19 徐奇宝 康有为纪念小学 4 18.0 29.0 尹逸丁 4 18.0 29.0 21 鲍政衡 东川路小学 4 17.0 26.5 22 陈普瑞 天河区骏景小学 4 17.0 26.0 23 赵任知 4 16.5 28.5 24 张鹏飞 白云区松溪小学 4 16.0 26.0 25 唐泽中 4 15.0 22.5 26 林 昊 4 14.0 22.5 27 陈 曦 中山三路小学 4 12.0 24.0 28 杨泽昊 3.5 18.5 27.0 29 张宇哲 3.5 17.0 27.0 30 张淙钰 海珠中路小学 3.5 16.0 25.5 31 吴俞君 天河区骏景小学 3.5 16.0 24.0 32 沈睿哲 方圆小学 3.5 14.5 27.5 33 郑开元 海珠区实验小学 3.5 14.5 25.5 34 谢浩权 东圃小学 3.5 11.0 21.5 35 王靖淏 3 18.0 32.0 36 陈文博 白云区松溪小学 3 12.0 23.5 37 欧阳宇轩 方圆小学 3 12.0 22.5 38 陈子飞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11.5 21.5 39 陈亿尚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11.0 24.5 余瀚毅 方圆小学 3 11.0 24.5 41 黄泽轩 西关实验小学 3 11.0 23.5 42 梁猷涛 西关实验小学 3 11.0 22.5 谭浩鹏 白云区松溪小学 3 11.0 22.5 44 杨海毅 中山三路小学 3 11.0 20.5 45 易 立 天河区华康小学 3 10.0 21.0 46 谢伟燊 东川路小学 3 10.0 18.0 47 吴冠霆 海珠中路小学 2.5 9.5 22.0 48 梁浩彬 东圃小学 2.5 8.0 18.5 49 陈锦昊 东川路小学 2.5 7.5 19.0 50 曾嘉铭 东圃小学 2.5 7.0 18.0 51 陈逸麟 番禺谢村小学 2 9.0 23.5 孙昊阳 2 9.0 23.5 53 叶子健 方圆小学 2 9.0 20.5 54 刘圳翰 白云区松溪小学 2 8.0 20.5 55 丘云逸 大石中心小学 2 7.0 20.0 56 郑沛桐 广外附设外语小学 2 7.0 18.0 57 赖纪元 汇景实验学校 1 5.0 20.0 58 陈巽森 西关实验小学 1 4.0 18.0 59 吴 迪 天河区华康小学 1 2.0 18.5 60 胡堉阳 东圃小学 1 1.0 18.5 61 欧明由 广外附设外语小学 0 0.0 9.0 62 张隽言 广外附设外语小学 0 0.0 6.5

女子乙组: 1 叶海怡 7 28.0 27.5 2 朱梓慧 东川路小学 5.5 24.0 32.5 3 胡适林 海珠中路小学 5.5 21.5 28.0 4 谢勋仪 中山三路小学 5 22.0 32.0 5 陈滢安 东川路小学 5 20.0 27.0 6 陈若漪 天河区骏景小学 4.5 21.0 31.0 7 徐奇真 康有为纪念小学 4.5 19.5 28.5 8 邱泳珺 东川路小学 4.5 16.5 25.0 9 胡可欣 东川路小学 4.5 15.5 24.5 10 邹湛露 石化小学 4 20.0 31.0 11 李婉铃 西关实验小学 4 17.0 24.0 12 谢桂明 4 11.0 17.0 13 梁玮俐 西关实验小学 3.5 19.5 30.5 14 姚千帆 中山三路小学 3.5 15.5 27.0 15 罗晞桐 海联路小学 3.5 15.5 26.5 16 林禧儿 白云区松溪小学 3.5 15.5 23.5 17 刘淑桓 方圆小学 3.5 14.5 23.5 18 李杏苗 白云区松溪小学 3.5 13.0 22.0 19 王枭雨 海联路小学 3.5 12.5 23.5 20 关景愉 海珠中路小学 3 12.5 24.5 21 曾筱萱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11.5 23.0 22 郭曼妮 东圃小学 3 11.0 24.5 23 苏晓雯 白云区松溪小学 3 10.0 22.0 24 陈 博 东圃小学 3 10.0 19.0 25 陈嘉颖 天河区华康小学 3 9.0 20.5 26 黄悦颐 白云区松溪小学 2.5 11.0 25.0 27 余采欣 方圆小学 2 9.0 20.0 28 郑瑞雨 方圆小学 2 7.0 21.0 29 余智仙 海联路小学 2 6.0 21.5 30 李连城 海珠区实验小学 2 5.0 19.0 31 邱丹霖 天河区骏景小学 1 4.0 14.0 32 刘晨语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10.0 33 宾诗怡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7.0

男子丙组:1 林培森 东川路小学 7 28.0 32.0 2 冯天骥 怡园小学 6.5 25.5 31.0 3 林驰宇 石化小学 6 27.0 29.5 4 黄泓博 番禺市桥富都小学 6 25.0 33.0 5 张珉驹 6 24.0 25.5 6 黄景彦 天河区骏景小学 6 23.0 29.0 7 罗彦扬 6 21.0 27.0 8 王梓栋 石化小学 5.5 23.5 31.0 9 王世冕 同福中一小 5.5 22.5 32.0 10 俞国熹 中山三路小学 5.5 22.5 30.0 11 叶 扬 东川路小学 5.5 22.5 28.5 12 邹凯衡 海珠中路小学 5.5 21.0 28.0 13 康天耀 海珠中路小学 5 25.0 32.0 14 陈德舟 5 24.0 35.5 15 林健浩 中山三路小学 5 23.0 34.5 16 杨垲睿 东川路小学 5 23.0 31.5 17 朱秦州 东川路小学 5 22.0 27.0 18 陈天洋 中山三路小学 5 21.0 28.5 19 郑 炜 番禺市桥富都小学 5 20.0 29.0 20 吴致远 东川路小学 5 18.0 27.5 21 梁景宇 5 18.0 25.5 22 陈汶键 海珠中路小学 5 17.5 28.5 23 田济东 天河区骏景小学 5 17.0 25.5 24 李冠霖 5 16.0 23.5 25 蔡卓男 海珠区实验小学 4.5 21.5 34.5 26 邵梓俊 东川路小学 4.5 20.5 30.0 郑建鑫 海联路小学 4.5 20.5 30.0 28 江家骏 白云区松溪小学 4.5 20.5 28.5 29 曾冠诚 东川路小学 4.5 20.5 27.0 30 谭晋骞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 4.5 19.5 28.0 31 陈鸣锋 东川路小学 4.5 19.5 27.5 刘 畅 天河区骏景小学 4.5 19.5 27.5 33 黄天宇 中山三路小学 4.5 19.5 26.0 34 许广域 中山三路小学 4.5 17.5 26.0 35 蔡 裕 东川路小学 4.5 16.0 22.0 36 陈骁睿 中山三路小学 4.5 15.5 27.0 37 王培健 4.5 15.5 26.0 38 陈灿彬 4.5 15.5 19.0 39 冯彦博 海联路小学 4.5 14.5 26.0 40 陈彦均 4.5 14.5 23.0 41 陈庆霖 海联路小学 4 22.0 32.5 42 周贤龙 番禺谢村小学 4 20.0 28.0 43 陈汶钖 海珠中路小学 4 19.0 29.0 张敬实 番禺谢村小学 4 19.0 29.0 45 曾繁羡 方圆小学 4 19.0 24.5 46 李城钢 中山三路小学 4 17.0 29.0 47 余福安 白云区松溪小学 4 17.0 25.5 48 王志宇 天河区骏景小学 4 16.0 27.0 49 李 轩 4 16.0 26.0 林子程 海珠中路小学 4 16.0 26.0 周煜凯 东圃小学 4 16.0 26.0 52 李锶达 海珠区实验小学 4 16.0 25.5 卢思诚 番禺市桥富都小学 4 16.0 25.5 叶介儒 海珠区实验小学 4 16.0 25.5 55 俞 越 长湴小学 4 16.0 25.0 56 陈祖延 东川路小学 4 16.0 23.5 57 徐子浩 海珠中路小学 4 16.0 22.0 58 彭梓炜 中山三路小学 4 15.0 23.5 59 朱泽泓 东川路小学 4 15.0 21.5 60 曾嘉荣 方圆小学 4 15.0 19.5 61 卢佐宸 东川路小学 4 14.0 27.5 62 康 毅 东圃小学 4 13.0 23.5 63 李进烨 西关实验小学 4 13.0 22.0 64 陈宇浩 白云区松溪小学 4 12.0 20.0 65 曾俊皓 农林小路小学 4 10.0 19.0 66 周子佳 西关实验小学 3.5 18.5 29.5 67 陈厚宏 3.5 17.5 20.0 68 卢芷贤 番禺谢村小学 3.5 17.0 24.0 69 王梓冲 白云区松溪小学 3.5 16.5 27.0 70 叶垚森 3.5 16.5 26.0 71 徐俊辉 海珠中路小学 3.5 16.5 23.0 72 钟林希 东川路小学 3.5 15.0 24.5 73 邓政拓 海珠区实验小学 3.5 14.5 26.0 74 周晋和 海珠中路小学 3.5 14.5 24.0 75 王 戬 怡园小学 3.5 12.5 23.0 76 黄文涛 东圃小学 3.5 11.5 25.0 77 苏俊霖 白云区松溪小学 3.5 11.5 22.0 78 高 飞 西关实验小学 3.5 11.0 19.5 79 李剑宏 番禺谢村小学 3.5 9.0 21.5 80 张泽锦 3 15.0 28.5 81 钱奕辰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15.0 28.0 82 梁浩扬 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 3 15.0 25.0 83 邱 喆 中山三路小学 3 15.0 24.0 84 吴像雨 海联路小学 3 14.0 26.0 85 王子乐 天河区华康小学 3 14.0 25.5 86 梁 喆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14.0 25.0 朱 乔 东川路小学 3 14.0 25.0 88 郑子健 东圃小学 3 14.0 19.0 89 林盛村 海珠中路小学 3 13.0 22.5 90 柳祉言 中山三路小学 3 12.5 27.0 91 黄贤希 海联路小学 3 12.0 24.5 92 许玮麟 中山三路小学 3 12.0 23.0 93 梁纯彬 西关实验小学 3 12.0 21.5 王泽天 海珠中路小学 3 12.0 21.5 肖文阅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12.0 21.5 96 刘俊宇 长湴小学 3 12.0 20.5 97 罗毅隽 西关实验小学 3 12.0 20.0 98 梁伟丰 海珠中路小学 3 11.0 23.5 杨浩庭 白云区松溪小学 3 11.0 23.5100 区品荣 中山三路小学 3 10.0 21.0101 张倬桐 白云区松溪小学 3 9.0 24.0102 刘金龙 长湴小学 3 9.0 17.0103 郭可杰 白云区松溪小学 3 9.0 16.5104 刘羿僖 东川路小学 3 8.5 21.0105 杨志扬 海珠区实验小学 3 8.5 20.0106 陈朝锦 中山三路小学 3 8.5 14.5107 谭林睿 天河区骏景小学 2.5 15.5 30.5108 吕建璋 海联路小学 2.5 15.5 28.0109 欧阳超 海联路小学 2.5 13.5 27.0110 唐子乐 天河区骏景小学 2.5 12.0 23.5111 黄梓聪 白云区松溪小学 2.5 11.5 21.0112 梁鹏健 方圆小学 2.5 10.5 22.5113 支逸龙 东圃小学 2.5 9.0 20.5114 司徒子建 海珠区实验小学 2.5 8.0 19.5115 李芸浩 西关实验小学 2 13.0 24.5116 杨正宇 东川路小学 2 11.0 23.5117 陈冠豪 海珠中路小学 2 10.0 22.0118 关敬雄 海珠中路小学 2 9.0 24.0119 陈 烨 海联路小学 2 9.0 22.5120 廖逸临 天河区华康小学 2 8.0 23.0121 李浩宇 长湴小学 2 8.0 22.0122 黄俊鹏 天河区华康小学 2 8.0 21.0123 欧麒睿 大沙头小学 2 7.0 23.0124 张天赐 海珠中路小学 2 7.0 20.5125 袁汉韬 长湴小学 2 7.0 15.0126 刘焕鑫 长湴小学 2 6.0 24.0127 张 栩 海联路小学 2 6.0 19.5128 徐敬伟 中山三路小学 1.5 6.0 20.5129 梁 潇 东川路小学 1.5 6.0 19.0130 梁卓炜 中山三路小学 1 7.0 23.0131 陈舒然 番禺谢村小学 1 6.0 16.0132 李毓华 东圃小学 1 5.0 21.0133 郭瑞坚 长湴小学 1 5.0 19.0134 龙梓楷 长湴小学 1 3.0 17.0135 肖杰铭 东川路小学 0 0.0 25.0136 刘秉臣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18.0137 邓载熙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12.0138 何一方 怡园小学 0 0.0 10.5139 黄章恺 西关实验小学 0 0.0 9.5 卢熙阳 海联路小学 0 0.0 9.5 吴浩杰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9.5142 何洛君 广外附设外语小学 0 0.0 8.0 姚永烨 东川路小学 0 0.0 8.0144 刘宇昊 天河区骏景小学 0 0.0 7.5145 洪荣树 海珠中路小学 0 0.0 7.0146 曾家梁 0 0.0 6.5147 陈汇森 0 0.0 5.5148 张力公 西关实验小学 0 0.0 4.5149 宋承翰 中山三路小学 0 0.0 3.5

如果活得国家级的称号对于升学很有帮助,优惠会很多.

我就是...高考加20分.对于一些学校,比如北大清华,如果参加夏令营得奖,可以加60分左右.

对升学很有帮助的.而且现在的等级赛很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