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比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队专区

文章内容

铜仁练篮球的地方_铜仁打篮球的地方

tamoadmin 2024-06-04
1.松桃民族中学的所受荣誉2.铜仁地区民族中学的历史变迁3.铜仁中职学校有哪几所4.贵州铜仁地区民族中学简介7月10日晚,贵州省铜仁学院体育馆人声鼎沸。2018

1.松桃民族中学的所受荣誉

2.铜仁地区民族中学的历史变迁

3.铜仁中职学校有哪几所

4.贵州铜仁地区民族中学简介

铜仁练篮球的地方_铜仁打篮球的地方

7月10日晚,贵州省铜仁学院体育馆人声鼎沸。2018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贵州赛区闭幕式及表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对阵双方是从贵州赛区的29支参赛队伍中选出的20名优秀小球员们组成的梦想队和希望队。经过4节共31分钟55秒(比赛分为4节,每节8分钟)的激烈比拼,双方战成52平。比赛马上就要结束,梦想队发起最后一次进攻。

倒计时2秒钟!梦想队7号小球员田磊拿球,魔术般的从中圈发力跳投。倒计时1秒钟!姚基金特制的彩虹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应声入网,干脆利落。梦想队凭借田磊一记终场绝杀,最终以2分的微弱优势赢得比赛。

而来自希望队的8号,铜仁市漾头东芝希望小学的王晓兵同学砍下38分,抢得7个篮板,成为本场最佳球员!

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结束。铜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晓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事业部部长冯敏慧为获得“小组第一名”的4支队伍颁发了全国赛晋级卡,他们分别是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康运久仰希望小学、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夹石镇中心完全小学、遵义市茶山关蓝天希望小学、铜仁市万山区鱼塘乡黑岩村安邦希望小学,将代表贵州赛区参加7月底在长沙举行的全国集训和联赛。

铜仁学院党委副书记饶小华、北京姚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汪敏、朱军等分别为“小组第二名”、“小组第三名”、“优秀志愿者”和“优秀组织奖”获得者颁发了相应奖项。

王晓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说,“2018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省级联赛贵州赛区(铜仁)活动为我市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来自全省29所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也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结下了友谊,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希望决胜出来的4支队伍在接下来的全国篮球季活动中充分感受体育精神、享受体育快乐,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孩子们在现场献上了精彩的朗诵环节

各方团体及个人也为活动的闭幕送上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至此,“2018 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省级联赛贵州赛区(铜仁)活动圆满结束。

“尽力拼,就是赢” 是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2018年度主题。“我想参加篮球季,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是来自贫困地区小球员的普遍心声,对他们来说,走出去是比赢得奖杯更大的成长。贵州赛区的4支队伍即将启程前往长沙,这可能是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希望他们能在长沙度过一个最有意义最快乐的夏天!

松桃民族中学的所受荣誉

厉害。

根据查询搜狐网得知,铜仁女篮在贵州地区是最强的,常年获得省联赛冠军,并创下了19连冠的成绩。

铜仁女篮,就是铜仁民族中学篮球队,1982年组队,先后荣获贵州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12连冠、铜仁市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19连冠。

铜仁地区民族中学的历史变迁

今天的松桃民族中学已成为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验研究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贵州大学优质生源及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铜仁学院学生(学员)的实习基地;铜仁市篮球训练基地和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县教师计算机培训基地;县实验教师培训基地;县苗族花鼓艺术培训基地。

几年来,学校两次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铜仁市委、行署授予“文明单位”和“家长学校先进单位”称号;被市教育局评为“双优文明学校”、“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学校被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授予“中学课堂管理先进学校”;被贵州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省人事厅评为“全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荣获铜仁市“2008年度普通高中(二类校)教学质量一等奖”;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平安建设示范学校”称号。

2009年,5月学校以同批申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第二次评估,成为了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同年高考在低入口的情况下,取得了上线一本120人,二本318人,录取一本126人,二本以上368人的历史新高;9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集体”;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0月通过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评估验收,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11月成功举办了贵州省第三届民族高中校长论坛;12月被县教育局授予“全县校本教研实验基地”和“全县教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10年,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建构与检测》”结题一等奖。

2011年,4月被市教育局评为“高中课改先进学校”;5月学校学生合唱队荣获“全区中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学生男、女篮球队双获全市“三好杯”篮球比赛冠军;9月学校“苗族八人秋”队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荣获一等奖。

2012年,4月学校“苗族八人秋”队代表贵州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比活动荣获金奖、山花奖。8月被省民委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校”。

铜仁中职学校有哪几所

一、学校创建于1964年8月。筹建时订名“铜专初农”,校址选取在城郊的磨刀湾。当年9月1日学校开学,正式命名为“铜仁耕读中学”。

1964年8月,铜仁耕读中学诞生,校址选定在城关镇北关大队的磨刀弯。据时任校长谢仕强介绍和我平时的了解,耕读中学1964年秋季招生80人,借用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校舍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征购地区糖烟酒公司磨刀弯酒厂土地50亩作为新校园,将酒厂3000平方米的厂房、宿舍改建为教室、师生宿舍。1965年春季,师生由教师进修学校搬入完成改建任务的磨刀弯新校区,紧接着又新修了800平方米的教学楼(现还保留在原址),师生们参加了其中许多勤工俭学建校的活动。当年秋季再招新生100人。应该说白手起家,创办一所学校是艰难的,但是,在谢仕强老校长与全体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也是顺利的,充分体现出那个时代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

学校创办的第二年,时逢毛泽东主席发表著名的五七指示,即“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全国迅速掀起学习五七指示的热潮,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五七指示作为办学方针,决定每周4天时间上文化基础课,2天时间从事生产劳动。

人迹罕至的磨刀弯随着耕读中学师生的入住喧嚣了,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从学生宿舍里传出,欢快的笑语声从操场、从田间地头传出。学校离老城区2.5公里,没有通车道路,校园环境差,工作学习条件很艰苦,师生们悻然接受,没有任何怨言,大有改天换地舍我其谁的志向。教师工作非常负责,认真钻研教学业务,每周4天的学习时间,教师们一丝不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学生们也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课、笔记、完成各学科作业,学习风气十分浓厚。2天的劳动时间,师生们学干各种农活,在水田里插下水稻,种下油菜,在地块上种下蔬菜,自建栏圈,自养家畜、家禽,实现了蔬菜、肉类的自给。学生在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劳动技能,增强了劳动观念。以致这两届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后,文化基础知识扎实,吃苦耐劳,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成了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

耕读中学的办学实践完全符合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得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学校快速发展。1970年,耕读中学迎来了16名大学本科毕业生,1971年又从地直学校抽调20名教师,办起了高中部,班级增至17个,教职工增至60人,学生人数增至800余人。当时的省教育厅、地革委对这种卓有成效的办学方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1971年8月,学校易名为“铜仁地区五七中学”,搬迁到条件较好的两板桥铜仁地区农校内。

1971年8月,铜仁耕读中学更名为铜仁五七中学,学校整体从磨刀弯校区搬迁至铜仁农校两板桥校区,校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队伍人数增加,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各项工作步入了正轨。这一个时期共培养了高中毕业生2届230人,初中毕业生4届1140人。这批学生毕业后,全部成为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通过劳动锻炼步入工作岗位,为铜仁经济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恢复高考后,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从工作岗位参加了国家的高考选拔,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其中不乏优秀人才。

以上时段,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全面铺开,转向纵深发展,铜仁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瘫痪,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铜仁五七中学也不例外,一些老师遭到批斗,学校几经停课闹革命,又几经复课。毕竟由于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当时的交通不方便,老师基本住到校内,受到的破坏性影响较小,再加上那时城区中学只有3所,办学规模也小,适龄学生能在城区读上中学很难,学生及其家长非常珍惜这种读书的机会。尽管全国的各类学校正常办学遭到严重干扰,铜仁五七中学由于所处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却保持着蓬勃向上发展的趋势。这个时期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实施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由龚庆丰任主任,谢仕强任副主任。

三、1973年,学校更名为“铜仁第三中学”,明确为正处级事业单位。

1973年8月,铜仁五七中学更名为铜仁三中。这一年秋季,学校高一年级招生3个班160人,初一年级招生8个班340名学生,在校学生人数突破了1000人。地革委行文将铜仁耕读中学更名为铜仁三中,为地直正县级事业单位,学校整体搬迁到铜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瓦窑河校址)。铜仁三中有22年的办学历程,因为历史的原因,它既有办学的高峰,也有办学的低谷。不管是办学的高峰时期,还是低谷时期,铜仁人民群众对铜仁三中始终情有独钟,给予较高的评价,就是这以后两次更改校名,大家仍然喜欢称其为铜仁三中。铜仁三中这段办学历史约有25年,按照其办学的规模与兴衰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铜仁三中前期办学历史约12年时间。可以说这个时期学校取得辉煌的办学成绩,与铜仁一中、思南中学共同领航着全区的高中、初中教育,得到社会很高的评价。此阶段,铜仁三中学校教职工队伍扩大到124人;班级24个,学生人数增加至1240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师工作干劲、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团结奋进。在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将语数外、数理化、政史地等文化课摆在了教育的重要位置。同时,学校除了开展正常的文化科技知识教学活动外,还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注重传授劳动生产技能。利用课余时间组建红医班、农机班、电工班、农业科技班等。在灯塔公社龙田冲办起了磷肥厂、小农场,同学们有计划的前往学工、学农。这一个时期的办学给铜仁社会、给当年学生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尤其难得可贵的是,一大批来至全国各地,接受过大学正规教育,具备扎实专业教育知识的教师,顶住文化大革命的重重压力,潜心钻研教育教学工作。他们不仅接受来自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和高考的经验与信息,还积累了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具有高尚的师德;他们不仅是学生的导师,也是学生的益友;他们用脑、用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当时的学生受益匪浅。这个时期的教师邓德强、黄颂尧、蒋先义、何瑞山、唐德敏、陈绍明、陈学贵、王瑞华等都是高中各学科教学能手,在全区及贵州省中学教育界很有名望。

国内的文化大革命刚一结束,学校就将工作重心转向各项教学活动,提出了“整顿校风,端正教风和学风,搞好教学秩序,向课堂45分钟要教学质量”。难得可贵的坚持,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出了丰硕成果。1977年12月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8年6月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铜仁三中高考录取率均以优异成绩排在全区前列。1979年4月全区高二年级数理化竞赛,铜仁三中获全区总分第一,全区学生总分前3名全在铜仁三中。同年6月,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铜仁三中高考录取率进入全区第1名,全区的文、理状元均是三中毕业学生(文科高考状元首届初中毕业生王启群,理科高考状员应届毕业生魏双松)。三中师生敲锣打鼓在铜仁大十字张贴红榜,逐一给上榜学生家送喜报的活动影响很大。铜仁三中借助这种势头,各项工作继续维持着较好水平,一直延续至1985年。当年,我已从农村学校调铜仁四中任教,见证了铜仁教育界的这段历史。

还有一件事值得叙述,就是学校有名望很高的的两支篮球队。当年铜仁人民非常喜爱篮球运动,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东山球场就必有篮球赛,铜仁三中教工男子篮球队在全区及比邻省兄弟县市非常有名,在各种名类繁多的篮球比赛中基本立于不败之地。学校的陈绍明、唐德敏、刘长庚、金强、王林强等老师是当年铜仁球迷所崇拜的球星,看三中教工男子蓝球队打球是一种享受。此后,张进华同志由贵阳师院体育系分来学校任体育教师,后任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副校长。他利用业余时间组建了铜仁三中女学生篮球队,兼任教练员,从各县招收具有篮球运动身体素质的女学生,坚持做到夏练三伏、冬练数九,20余年不间断,是全市唯一一支坚持业余时间训练不间断的运动队,在全市处于绝对冠军地位,多次在全省中学生女子篮球比赛中夺冠,也多次代表贵州省中学生女子篮球代表队参加国家级比赛。铜仁三中教工男子篮球运动的光荣传统通过学校女学生篮球队得到发扬光大。

铜仁三中后期办学历史约10年。这个阶段的办学是艰难而又痛苦的。1979年,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划定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政策,随即将铜仁一中、思南中学明确为重点中学,从办学资金和招生政策上给予扶持。从1980年秋季开始,高中招生由原定划片录取更改为全区东五县由铜仁一中提前择优录取,西五县由思南中学提前择优录取。由于办学资金得不到扶持,尤其是优质生源全部集中到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提升难度加大。普通中学教师付出比重点中学教师大得多的努力,但是,每年的教学成绩和高考录取率仍然逐年下滑。再加上不合理的办学评估机制,社会上片面的以高考升学率排队等,普通中学的教师感觉辛勤付出得不到公正评价,思想上出现了波动,一大批优秀教师陆续追随着当年知识分子“孔雀东南飞”的潮流调离了铜仁。铜仁三中在校学生人数一度由1200余人下滑到600余人,办学呈现出十分尴尬局面。尽管如此,这个时期的3任校长邓德强、黄颂尧、张明友带领全体教师始终忍辱负重,爬坡越坎,探寻改变学校现状,振兴发展学校的路子,其付出是艰辛的,其精神是难得可贵的。可以说,这个时期铜仁三中的校长与教师既是创业者,也是守业者,他们努力了,他们尽责了,他们无愧于哪一个阶段的办学历史,无愧于那一个时代,学校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回顾这段历史,我认为当年划分重点与普通学校,初衷是好的,当时国内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提出集中财力、物力、师资办好一批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利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填补10年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人才匮乏。应该说这里指的学校主要是国内大专院校。在执行中,却错误的将市、县一级的基础教育全部拉上。从现在看来来,它忽略了当时铜仁城区高中教育的现状,更忽略了基础教育对全民应具备的公平性,具体所做不仅没有增多相反削弱了铜仁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这种工作思路导向下,铜仁三中办学发展势头遭到压制,城区已经形成的高中教育公平竞争局面遭到破坏。前几年,全区高中教育凸显的问题证明了当年这项工作的失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都清楚,多年来,铜仁一中、思南中学每年在宣传高考名列全省前列的同时,铜仁地区高考人均成绩、全省高中教育会考(现叫学历水平测试)人均成绩却处于全省倒数1—2名。为给社会有个交代,统一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全区高中教育发展过快,扩招学生数量过大,以致整体教学质量上不去。我认为这是多年来铜仁社会舆论宣传为数极少学校办学成果,打压众多学校办高中积极性,全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形成的必然结果。2006年后这种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就是众多高中学校主动参与了优质资源和教学质量的竞争,并向老牌学校挑战。没有竞争,没有压力,注定没有发展。铜仁高中教育要全面提高办学水平,还是得向改革要动力,在改革中求发展提高。这次铜仁教育资源整合,是促进高中教育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机遇。

四、1994年8月,铜仁三中更名为铜仁地区民族中学。

五、2002年,三中创办独立高中,高中学生由340名增至2300多名,升学率从2002起连续3年均达85%以上。

六、2007年4月,铜仁地区民族中学成功申办成为“贵州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2006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根据省级示范性高中专家评估团对学校工作全面评估的总结,正式行文批准“铜仁地区民族中学为贵州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并将其42年的办学过程归纳为“自强不息,不断进步;全面育人,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指出铜仁地区民族中学在42年的办学中,所走的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几代教职工始终如一,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严谨治校,诲人不倦,人才辈出,办学成绩和特色十分突出,值得在认真总结与推广。同时省教育厅还根据评估专家团的意见,指出了学校要继续加强和改进的工作。2007年4月,金光闪烁的“贵州省示范性高级中学”牌匾挂在了学校大门醒目的位置。

七、2012年10月,铜仁地区民族中学更名为铜仁市民族中学。

随着铜仁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铜仁撤地建市,并于2012年10月举行更名授牌仪式,铜仁地区民族中学也顺应行政区划的变更,更名为铜仁市民族中学。这一个时期由谢国成同志任校长。

八、2014年7月,铜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铜仁市民族中学”与原“铜仁市实验中学”整合为新的“铜仁市民族中学”,新校校址在原铜仁市实验中学。

随着铜仁川硐教育园区的建成,市区整合教育资源,铜仁市民族中学与市实验中学在2014年7月合并,学校迁至市实验中学校园。两校合并后,学生将达到5000余人,校名仍为铜仁市民族中学。至此,学校五更其名,五易其址,朝着办学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目标迈进。

贵州铜仁地区民族中学简介

铜仁中职学校有铜仁广播电视大学中专部、德江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铜仁市中等职业学校等15所。

1、思南师范学校

思南师范现已经更名为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铜仁市川硐教育园区的新校区。学校在承继优质师范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指导。

以贵州省人民政府对我校建为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评估为契机,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思想。

2、德江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德江县民族职业学校是1984年创办的一所民办民族职业学校,现坐落在贵州德江县。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较为宽广建筑面积很大,有7万平米左右,可容纳学生6000人在校学习。

学校的各项设施齐全,拥用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以供学生课余时间锻炼身体使用;还有学生食堂、超市、校医院等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保障;以及还有计算机室、图书室、实训室等多个学习场所以供学生提高专业技术使用。

3、铜仁市中等职业学校

铜仁市中等职业学校是2010年3月经铜仁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在铜仁市教育局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双重领导下的一所市级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其前身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目前,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69418平方米,建筑面积97380平方米,可利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19.13万元,图书馆藏书12.3万册,拥有专兼教师27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840多人,设有护理、药剂、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2个专业。

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

职业高中学校培养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

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和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铜仁地区民族中学

贵州铜仁地区民族中学(原铜仁三中)位于铜仁市中心,美丽的锦江河畔,校舍建筑既古朴典雅,又呈浓厚的现代化气息。校园临江布局,四季竹木常绿,鸟语花香。学校是“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地区双优文明学校”、“地级示范性高中”、“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教学先进单位” "贵州省示范性高级中学" ."国家级示范民族中学"。

学校教学大楼、科教实验大楼、图书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宽敞、明亮、舒适;田径运动场(全塑.铜仁地区第一家)、篮球场、羽毛球场及体育锻炼器材标准、适用。欧式艾奥尼文化长廊是莘莘学子晨读、开展课外英语角活动的好地方。学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有藏书15万余册,向学生开架借阅;阅览室有各类期刊140种,全天向学生开放。校园优雅、宁静,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理想地方。

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63人,其中专任教师139人,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高级教师53人,中级教师49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11名)。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较好。近几年,学校被重点大学、省内外普通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学生,逐年增加。高考录取率在70%以上。

学校有45个高中班,2600余名学生。师生秉承“博学、明理、健体、报国”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特长,强化素质,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平等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的办学理念,树立“严谨、爱生、敬业、奉献”的教风和“尊师、诚信、勤学、善思”的学风,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文明、守纪、和谐、进取”校风。